(這張照片是青草巷初期的風貌)
從古至今草本文化的傳承是一種堅持,從
口述、記錄、運用、至研究、到開發是一種演
進氏的傳遞。
(這是2002年台北市政府重新規劃整建的青草巷)
青草巷起源於龍山寺所帶動的眾多產業之一
,因此我們將從龍山寺為起點帶領大家一起進入
青草巷的文化裡。
早年漢人前來台灣開墾,在當年北台灣為
一蠻煙之地。因此來艋舺(萬華的古稱)開墾的
漢人有一句俗語:(三在六亡一回頭)用來形容當
時的環境相當險惡,為求神明保佑多攜帶家鄉
廟宇的香火袋,佩於身上以求得到庇護。
移民自福建、晉江安海分靈割香而來。相
傳雍正年間當時的移民帶著該廟的香火來到艋
舺,黑夜之中見到香火發光顯靈,因此信眾們
有了建廟的倡議。
龍山寺中所奉祀的神祇有觀世音菩薩、藥師
佛、與華陀仙師。都是與醫藥有關的神祇,以前
寺中所提供的藥籤,傳說相當靈驗。二百多年前
的農業社會就是病患們的救星,所以至今信徒依
然絡繹不絕、香火鼎盛。
(龍山寺主祀觀音,前殿有藥師佛)
(後殿則有華陀仙師。)
(這是青草巷早年的風貌各種青草擺放於門口販賣)
傳統青草店在艋舺的發展歷史相當悠久,龍山
寺的信徒就是從寺中求得藥籤後到周圍的青草
店取藥,當時的青草店就像現在的西藥房和屈
臣氏一樣的方便。台灣光復後由於都市規劃改
建後青草店家才被集中,於是逐漸形成青草巷
因而聞名。
這是龍山寺旁現在的青草巷的入口,牆面上有導
覽解說的看板。
這是2003年由台北市政府主導,禾拓公司協辦。
讓青草巷業者和萬華社區大學共同舉辦青草巷
導覽活動。
導覽活動由龍山寺為起點,分四個星期六日。
共吸引將近五~六百人參加,是當地業者難得
共同發揚自己的社區文化。
圖中的導覽者使出畢生所學,認真解說各種青
草藥材的相關知識。從手中的紅川七、長的像
鳳梨的林投果以及細細而長長的香茅根。就像
細數珍寶般詳細而又生動。
參與的民眾也興致勃勃,認真用筆記錄。並
積極互動發問和交換心得。
青草巷的業者這時則熱情接待這群平生第一
次到訪的遊客。
在都市中長大的年輕人對古人用智慧所研發
的青草茶飲,想必很陌生。而這種青草茶的
攤子在萬華青草巷則是店家必備的熱門商品
喔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這是多年前我在青草巷工作時就想將這樣一
個即將失傳的老文化做一個文化記錄,今日有
自己的部落格就為這寶貴的文化作一個記錄了
。我來自內湖是一個小遊客
透過我的記錄希望能給更多的朋友
一些不同的生活體驗。
大內湖小遊客 2009/07/21